【八里河文化】

高风亮节鲍叔牙

发布日期:2017-03-04  浏览次数:11675

鲍叔牙(公元前725~前644年),又称鲍叔,安徽省颍上县管谷人,与管仲是乡邻,也是管仲的莫逆之交。由于河床运动的缘故,原本属于管谷的鲍家庄今天已位于颍河北岸与颍河南岸的管谷村隔河相望。晋代张湛作《〈列子〉注》指出:“管仲鲍叔并颍上人也”。审如屠隆所言:晋代去古未远,当是言之有据可以信赖的;事实上,颍上民间至今恪守“管鲍两姓不通婚”的习俗,也是佐证。鲍叔牙是春秋时齐国大夫、宰相,是一个文武全才,以知人荐贤著称。他荐管仲为相,与之一同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很快富强。


鲍叔牙与管仲是小时候的伙伴、好友。管仲家贫,有老母,鲍叔牙时有接济资助,一起做生意,“分金”时管仲也是多得多分,甚至打仗时,鲍叔牙也往往挺身掩护管仲,并让相于管仲,史称“管鲍之交”。


襄公乱政时,管仲随公子纠出奔鲁国,而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莒(今山东莒县)。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用计骗过管仲等人,先于公子纠回到齐国,被立为齐君,是为齐桓公。后来齐桓公囚禁管仲并欲杀之 ,鲍叔牙力加劝阻,认为齐桓公如欲称霸,非用管仲不可。此次推荐管仲取代自己为相,成为千古佳话。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帝王“禅让”有尧、舜的话,那么宰相“让贤”则非鲍、管莫属!


鲍叔牙为了说服齐桓公,从惠民、治国、外交、制礼、军事等五个方面与管仲做了比较,认为自己的德才可以治理好齐国,但却难以使齐国称霸于天下。他真诚地对齐桓公说:“君且欲称霸,非管夷吾(即管仲)不可。”(《史记·齐太公世家》)至于齐桓公耿耿于怀的所谓的“一箭之仇”,鲍叔牙也以那不过是彼时“各为其主”而已,做出了令人佩服的解释。并指出,这样的人,如果赦罪重用,必将效忠尽力。齐桓公遂厚礼以待管仲,并任管仲为大夫。


于是管仲从异国逃生的“钦犯”而一跃成为齐桓公厚礼相待的重臣,而且被尊为仲父,委以宰相重任,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家栋梁。鲍叔牙则甘居其下,成为共修齐政的“二线”顾问,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他都坚决支持管仲的决策意见。为此管仲由衷发出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


鲍叔牙知人荐贤,实属难能可贵,而“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同上)说明鲍叔牙的确实没有看错人。在管仲的大力辅佐下,齐国越来越强大起来。后齐桓公终于成为各诸侯中的霸主。


困顿中,挺身而出;荣显时,急流勇退;为友、为君、为社稷,内蕴的炽热,折射出夺目的光彩。管仲逝世后,鲍叔牙曾出任齐国宰相。鲍叔牙逝世后,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鲍叔牙殁后葬于鲍山,即位于今山东济南钢铁厂附近。鲍山高不过百米,它却是齐鲁大地上的一座名山。鲍叔牙的墓相传在今日之济南王舍大镇济钢新村,其墓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鲍山也已被辟为公园。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鲍叔牙与管仲的友情,创造了中华民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动人故事,鲍叔牙知人荐贤的高风亮节为后世树立了无可超越的高标,将世世代代为人们所颂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