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河文化】

听故事游安徽-春秋名相管仲(一)

发布日期:2017-03-04  浏览次数:13393

主讲嘉宾:吴浩 安徽省旅游局副局长               主持人:赵媚 史巍 安徽经济广播财富调频


(新鲜的资讯 我希望用电波帮你架起一道风光无限的彩虹 美妙的风景 心际必定大于足迹

一份行动  一份快乐 旅游1+1 来吧  让我们现在出发)


主持人:这里是正在直播的旅游1+1栏目。大家好,我是赵媚,我是史巍。此刻我们进入的是旅游1+1全新板块——《听故事,游安徽》的系列。从今天开始,大家就可以跟随我们的故事一起来游览安徽,感受安徽丰富多彩的人文自然资源。我们的《听故事,游安徽》这个小板块一共分为几个系列,从多方面来给大家介绍安徽。比如说,我们将沿着安徽的名人系列、安徽的名文诗篇系列,以及安徽的风云际会事件,去感受一下安徽的自然人文资源在旅游业当中的发展现状和曾经的积累。那么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期节目。打头阵的是我们的历史名人系列。我们将选择的是一起进入奇才与奇缘的绝妙结合——春秋名相管仲的世界。


(安徽是文人墨客的一生痴绝处。安徽是一代草莽英雄的风生水起时。安徽是才子佳人的人约黄昏后。安徽是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韵味。听故事,游安徽。)


主持人:有请我们今天的主讲嘉宾:安徽省旅游局副局长吴浩先生。有请吴老师。


吴浩:大家好,今天我们很高兴参加安徽经济广播财富调频的节目《听故事,游安徽》。安徽是一个旅游大省,我们不仅有秀丽的山川风光,而且有很多历史人文故事。旅游当中历史和文化这种东西一直滋养着我们。对于游客来说,有很大吸引力。准备推出第一个系列——历史名人与安徽。


主持人:那我们的《听故事,游安徽》就选择历史名人系列篇就做为我们的首篇。在安徽的名人馆当中,我们知道有名有姓的名人就有五十多位,确实,我们安徽是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吴老师,不过我想,您为什么会选择管仲作为我们名人系列的开场人物呢?


吴浩:我想他在过去的齐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可能影响最大,我们可以联系到和齐国的关系,在旅游推介上,山东也是有很多游客进入我们安徽的,可以吸引他们。大家知道,管仲是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首霸、第一个获得霸主地位的齐桓公时期相当于宰相地位的著名政治家。管仲辅佐他,推出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法令、军事等重大改革措施。使齐国很快在春秋时代强大起来。另外,赵媚、史巍,你们知道不知道?在我们安徽皖南,黄山、九华山这些旅游重点地区也有和管仲有关的事情出现。


主持人:说到管仲,我想我们今天说他是安徽人,可能很多朋友都已经开始感到吃惊了。更不要说在安徽无论南北都有他的影响力存在。说到皖北,可能大家已经心里都有数了,他就是皖北人。但是说到皖南,有是怎么回事呢?


吴浩:因为皖北——我们知道管仲的老家颍上这一代,虽然旅游业开始开发,有八里河等这样的景点。但是相对和黄山、九华山相比,客人比较少。因为管仲主要活动在淮河和黄河流域。那为什么在皖南也会有他的影响?当年 他在齐国为相,楚国的地盘不太好去,但是为什么我们皖南那边也有呀。我跟你说一个小的故事,不是他的遗迹。当年他在齐国为相,楚国不太好去。那么但是为什么说我们皖南那边也有呀?因为管仲的学说、他的一些思想可以影响到整个儒家学说。儒家学说里面包括管仲的思想。也有人说管仲是名义上的尊王攘夷,是儒家思想,属于儒家范畴,比较温和。另外,说他实际上推行的改革法令实际上是法家的先祖。但是由于孔子他们都对他有过评论,在儒家的经典学说里,儒家的评论里都渗透着、都有管仲的身影,有对管仲一生的功过来评定是非。皖南的徽州文化,实际上是中国儒学浸润深厚的农耕文化。所以赵媚,史巍,我问你们在皖南地区徽文化这些村落里,看到那些对联、楹联,有没有看到与管仲有关的?


主持人:真的没有在意过,没有联想过。


吴浩:我就很留心过。在我们黟县的西递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有一栋房子叫瑞玉庭。我从1985年,86年开始去看,第一次就对室内那些隔扇很感兴趣。它是个木门上雕花的隔扇,木雕很精美的隔扇上面镶嵌着很多书画小品。有的是花鸟鱼虫画,另外是一些治家的格言。它有很多的格言和小品很有意思。其中有一个小隔扇就说:此时不学,一可惜。此日虚度,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另外还有一个格言就说到:“管鲍肝肠,世人视为土埂。苏张齿颊,眼前乱落天花。侥俗大都尔尔”什么意思呢? 管仲和鲍叔牙他们这种交朋友的典范,现在已经被世俗社会,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明代、清代资本主义萌芽以后,徽商盈利)被人视为一钱不值,视为灰土和草梗,不值钱,没什么价值。苏张齿颊,眼前乱落天花。战国时代,苏秦和张仪,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六国,说得你眼前乱落天花的那种就是进入商品社会,进行商品促销的这种东西好像眼下比较流行。侥俗大都尔尔:就是浅薄的世俗呀,现在都是这个样子啦。所以,尽管两千多年之后的清代,人们仍然把管鲍之交奉为人们交往的一个重信义、重情义、互相支持,作为一个典范。


主持人:我觉得这段话现在依然震耳欲聩呀。而且依然让人反思到现实的一些情况。


吴浩:所以像颍上八里河,管鲍祠开发。你说皖南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里都有管鲍之交,可以很好做文章。


主持人:如果说我们颍上在管鲍祠开发的时候,也能够做得很辉煌,甚至可以出现南北文化交融。从西递一下子就飞到颍上去,去感受一下,文化上的一种交流。


吴浩:管仲,据史书记载,毫无疑问是我们的安徽的颍上人,在颍河和淮河。颍河,大家肯定还不是很清楚。那么淮河呢,比较有名,离淮河不远,现在也是安徽的一个县,到现在这个县也叫颍上县。管仲大概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史书记载是公元前725年到公元前645年,生活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除去管仲呢,我们安徽历史名人很多。过去也说老子、庄子是有争议的。但是管子(管仲也被称为管子),他的出生地点没有争议,是安徽人。另外,他死后的墓也归葬在安徽。至今,在颍上县,还有管仲墓、管鲍祠。

这位管仲,我们把他推为天下奇才。其人生经历非常有传奇色彩。所以,我想我们这个节目主要是旅游节目,不是历史节目。那么我归纳一下,把他最有趣的故事提炼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归成一两个章节。第一个是“奇才和奇缘的绝妙结合”。第二个是“小节与大功矛盾统一”。


一. 奇才和奇缘的绝妙结合


吴浩:那么,在“奇才和奇缘的绝妙结合”里,我想重点说他有两种奇缘。人生,我们经常讲,是妙不可言的,一种人生际遇。一个人有才这个不难。有缘,是比较难的。缘,可能是一种机会,也可能是一种际遇。管仲的人生很有意思。有奇才的人历史上很多。但是像管仲这样,有这种奇妙的缘分,不太多。管仲的奇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知己朋友之缘,他能找到非常了解他的人,爱护他,关心他,终生互相扶持,支持他,完全了解他的人。这个是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对我们在人生交友中有指导意义的。


主持人:是的,说到这,我们可能想到管鲍之交,想到他们之间的一些故事。其实刚刚说到了,还有另外一种缘分。第二种缘分是什么呢?


吴浩:再一个是君主、领导之缘。我们也经常说,一个人参加工作,大半辈子是在各种社会里,作为一个社会人而存在。大家经常也说,一个人有个好朋友,再有一个好领导,了解你,关心你,放手让你工作。这样很好,也是一种缘分。所以,管仲有奇才,也有很好的领导,能放手让他施展他的才能。因为这两种缘分给他带来了人生的精彩。我们先来谈谈他的知己朋友之缘。


大家知道,中国有句成语叫“管鲍之交”。这个我们安徽人提的不太多。安徽的一些其他历史名人,朱元璋、包公、曹操、李鸿章、,我们安徽人大部分都知道。管仲呢,也知道他是安徽人。但是对他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故事,一般旅游者不知道。管仲是安徽人,但成就他事业的时候主要是在今天的山东境内,当时的齐国和鲁国。


(安徽是文人墨客的一生痴绝处  安徽是草莽英雄的风生水起时  安徽是才子佳人的人约黄昏后 安徽是说不完的故事 道不尽的韵味   听故事 游安徽)


吴浩:管鲍之交,我们安徽人不太了解,实际上这里面是很有价值的故事。讲起来很有意思,管仲出身在贫困的贵族世家。到他这一代已经家道衰落了。从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是跟着母亲长大的。所以他的出身经历是很贫寒的。今天我们说,对于他后来很显赫的地位,他起自布衣。甚至说的更惨点,起自社会的最底层。他做过马夫,做过小商贩,也当过政府的小职员。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还认识了鲍叔牙。鲍叔牙也是周朝的一个贵族,家道也中落了,但他中落得速度和境遇要比管仲好些。我们今天看,至少是个中农或者富农这种状况,比管仲的经济条件等各方面条件都好。他们俩结为生死之交,两人非常投缘。鲍叔牙成为管仲的第一个朋友,从年轻的时候就认识了,一直伴随管仲的整个人生。在《史记》等很多书里都有记载。举几个例子都很有意思。

第一个,他们两人起自社会底层,开始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本来认为管仲有学问,读书比较多。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学习成绩比较好。推荐管仲管理,因为他家里没钱,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叫智力投资、用管理来投资。鲍叔牙出钱,他来经营。但是很快就亏本了。他做生意也不行。后来又转为鲍叔牙来经营。他仅仅是个干股,既不出钱也不出力,最后就变成挂名而已。鲍叔牙亲自经营,有了些盈利。盈利被分成三份。我们按今天的道理来说,朋友相处啊,合伙做生意,一定会按出资多少,出力多少来分。但是,管仲毫不犹豫地从三份里拿走两分,盈利拿大头。甚至有时鲍叔牙不注意,他还偷拿一点。这样的话,鲍叔牙身边的人很不习惯,看不下去,就说哪有这样做朋友的。本来就是干股,不参加经营。一不出钱,二不出力,赚了钱带你分,你还拿大头。但是鲍叔牙非常理解。鲍叔牙就和他是手下的人说:这可以理解。就让他拿大头。我的家庭条件、经济条件比他好。他家里很穷困,还要抚养老母亲。然后做生意这个事情,他做的是亏本了,没有展示他的才能。也有历史评价,管仲这种素质的人才,适合于做大事。第二个事,那你经营不行,其他方面帮你谋划谋划吧,帮鲍叔牙出出点子。他屡次帮鲍叔牙出一些点子。鲍叔牙就按他的办法去做,很信任他。当然也可能是经商呀,一些其他方面的小事情。但最后做了以后,都使他俩陷入窘迫的地步。他的点子也没有显示出他有什么很了不起的才能。但是鲍叔牙也不怪罪他。鲍叔牙又对那些埋怨管仲的人说,做事情这个东西,用今天的话说,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要看机遇,也要看时机。不是他没有才干,而是时机不好。这个不行,管仲,用现在的话说,考公务员吧。到齐国报考一个小的官吏,从公务员开始做。但是,他做公务员也是不成功。用我们今天的话说, 在考核当中,基层领导不喜欢。他这样大才的人,怎么会在底下受人所制。他是很骄傲的,看不起基层的小领导。所以很快也被开了,入仕也不成,可以讲他是一事无成。正好齐国在强大的过程中,齐僖公时代,对外用兵。鲍叔牙和管仲就商量一起报名参军。打仗的时候,鲍叔牙冲锋在前。但是打着打着,鲍叔牙回头一看,管仲没了。冲锋的时候,管仲避开了。一撤退的时候,鲍叔牙在前面挡着,他倒跑得挺快。用管仲自己的话说:三战三走。“走”在古汉语里,是逃跑的意思。“三”在古汉语里,作泛指,起码有三次以上。一而再,再而三呀。三次都这样贪生怕死,一般的人不能理解,做朋友也不够朋友。所以鲍叔牙的手下就说,哪有这样做朋友。一事无成,打仗又怕死。交朋友也是个大忌呀。但是,鲍叔牙很理解他。鲍叔牙跟手下的人说,他不是贪生怕死。他是因为家里有老母亲,他想着他的老母亲。他战死以后,老母亲无人抚养,晚景很凄凉。这些话传到管仲耳朵里,管仲也很满意。所以,大家说呢,管鲍之交,理解你的朋友,这种缘分,确实很难得。他说的话是你心窝子里的话,是你心里真正所想,你心里没有说出来的,但他完全能够理解你。这点是非常难得。我们今天为人处世,年轻人交友过程中,能够做到相互理解,这也是最基本的基础。


主持人:听到这,我们很多观众朋友可能都在想,管仲和鲍叔牙的交情可真是好呀。如果我有这样的好朋友,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呀。心生羡慕。所以,今天呀,我们常常听到,把朋友关系非常好,有默契,堪称莫逆之交的人,赞誉他们是管鲍之交。那么,之后呢,管仲和鲍叔牙之间又有什么佳话流传呢?继续来听吴老师讲述。


吴浩:后来呢,他们俩在齐国逐渐有了些名声,分别被齐僖公聘为他的两个儿子的师傅。管仲就当了他二儿子——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就当了齐僖公的第三个公子——公子小白的师傅。齐僖公二儿子还有个另外一个师傅,叫这召忽。他为什么聘他们师傅呢?按说他有个大儿子。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当然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为什么给他的二儿子和三儿子聘任师傅呢?因为齐僖公担任君主过程中,他有一个深深的体会。他的弟弟曾给了他很多的辅佐,很多的建议,帮助他顺利地当好国君。他觉得,不仅要太子很贤明。一旦太子继位,成了国君,他也有几个好的兄弟,能够帮他出谋划策,辅佐他。所以他很重视。这个在历史上也不太多,给二儿子,三儿子请老师。他们分头担任老师。齐僖公死了以后,三兄弟的大哥继位,就是齐襄公。齐襄公其实是有点作为的,但是生活上有些不拘小节。做事有些不着谱,最后导致齐国发生混乱。当时发现他不靠铺的时候,管仲和鲍叔牙都觉得齐国会产生很大的混乱。一旦齐国产生混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在国内,作为备位的储君都会有危险。他们就决定出国去避难。管仲和公子纠就逃到鲁国去了。公子纠他妈妈是鲁国的公主,鲁国嫁过来的。鲍叔牙和小白就选择了莒国。他姥姥家是卫国的,但是因为考虑到卫国比较远。他们很有战略眼光,一旦国都里面有事,返回来很慢,古代的交通也不行,选择了离齐国的都城,今天的淄博一带不远的莒县。今天我们在地图上看,临淄,今天的淄博距离当时的鲁国的都城曲阜,和莒国的都城莒县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可以说,老二和老三两个选择避难国家的国都,距离齐国的都城,距离是一样的。所以,这一对互相很好的朋友各为其主,分在两地,等候时机。果然,齐襄公很多事情不靠谱,说话不算话,连连发动战争,对老百姓造成很大的负担,引起了齐国的内乱,他也得罪了齐国的军队首领,内忧外患一起来。最后,齐襄公被军事将领和齐国其他的贵族发动联合军事政变推翻了。推翻以后呢,齐襄公说起来很有意思,因为没有儿子。按照中国周朝以后建立的王位继承体制,嫡长子继承制。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有他的兄弟、王室其他近支来出任国君。这就在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老二和老三之间产生一个君主。按道理是应该是公子纠继位,老二继位。但是这个时候,在混乱的状况下,管仲和鲍叔牙不约而同的得到这个消息后,分道辅佐他们的主人(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日夜兼程,赶回自己的都城。


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鲍叔牙借用莒国的军队,护送公子小白回去。从莒国往齐国赶。管仲和召忽一起辅佐公子纠,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也往齐国赶。当鲍叔牙带公子小白在士兵的护送下,赶着车,鲍叔牙亲自驾车,快进入齐国边界的时候呢,突然山路的树林里面,弯出一彪人马。他们大吃一惊,一看不是别人,松了一口气。来者是管仲。管仲怎么会到这里来呢?跟他们寒暄了几句,他也无心和他们寒暄。原来管仲他在继位的过程中,他分析鲍叔牙也会辅佐公子小白赶回临淄,跟他争夺皇位。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在和平年代里,小白是没什么机会,但在内乱的年代谁捷足先登谁就可能被先立为齐国国君。管仲因为是两人辅助他,管仲就棋高一着,他不但让公子纠往回赶,他还亲自带着一队人马想办法阻击公子小白往回赶。当时鲍叔牙也很憨厚,没把他当作敌人,跟他寒暄了几句,没想到当管仲跟他们寒暄几句拍马要走的时候,突然返身弯弓搭箭,对准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就是一箭,这一箭正中公子小白。


小白当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中。再一看必死无疑,因为这距离我看不会太远,射得很准,在春秋里有本事的人受的教育有六艺,包括射和御,鲍叔牙驾驶着车,管仲的射箭的技艺很高超,当时这一箭肯定不轻。当时鲍叔牙这边士兵也乱做一团,管仲趁机带着他鲁国的士兵退走。很多士兵当时吓的哭起来了,这下主公完了。


没想到当管仲走后,小白从车里站起来,怎么回事呢?管仲这一箭没射中他要害。这小白运气也很好,射中的他的衣带扣,这衣带扣就是现在男人的皮带扣,皮带头,古人装饰皮带扣的正好是一块硬玉,这箭射到上面没有伤到小白。小白何等聪明,他知道以管仲的箭术,这一箭没有射死还会再来一箭。在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不可能防御管仲这种出其不意神箭的偷袭。有的史书里说小白咬破自己舌头大叫一声,有的史书记载他马上倒在车里。不管他用了那种办法,可以说他最后成功地糊弄了管仲,让管仲认为他必死无疑,就没不再射他。这样一来,鲍叔牙感到很紧张,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小白也化装成一般的人,日夜兼程很顺利地赶回齐国都城,担任了齐国国君,也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齐桓公。


管仲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认为小白让他这一箭射死了,他主公的竞争对手也没有了,所以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放慢脚步,从从容容地赶回齐国都城,但他们赶到城里时,已经晚了。弟弟,老三已经继任为国王了。他们不甘心的情况下,他们带着兵马也很少,也没有什么胜算把握,他们就退回到鲁国。但是齐桓公继位以后,想到鲁国辅佐他的哥哥和他争夺王位,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他也就发动了和鲁国的战争,乾时大战。在战争当中,齐鲁边境的地方,大战一场。鲁国被打败了。齐桓公趁得胜之军,兵临城下。重兵压境,要求战败国鲁国处死他的哥哥公子纠,交出他的哥哥的两个老师,召忽和管仲。这个时候他的地位比较稳固了。鲍叔牙就给他介绍,公子纠作为竞争对手,必须处死。但是管仲要留下,让他活着,送回齐国来。那么就派了一个大臣作为使者,前往鲁国。和鲁庄公说,公子纠必须处死,他的两个老师押回齐国,由我们齐国的国君自己来处死。


(安徽是文人墨客的一生痴绝处  安徽是草莽英雄的风生水起时  安徽是才子佳人的人约黄昏后 安徽是说不完的故事 道不尽的韵味   听故事 游安徽)


吴浩:管仲是被囚车押解回到齐国。回到齐国以后,鲍叔牙亲自迎出来了。在国都前的一个郊区的小地方来迎接管仲。管仲此时见到鲍叔牙,百感交集。他在囚车里,鲍叔牙当时已经是齐国的有功之臣了,高高居于他的位置之上。当时他和鲍叔牙说,他知道他是作为一个罪人回来的。鲍叔牙说,你不用担心,我们的主公已有安排。这个时候,回来以后怎么样任用管仲。鲍叔牙再一次显示了他作为管仲的知心朋友、知己朋友的重要作用。他本身和管仲处于一个竞争的状态下,战胜了管仲所辅佐的公子纠,也占据了很有利的位置。这个时候他不是首先居高临下的对待朋友,或者是利用自己有利的位置,对管仲过去还和他竞争,或者是一箭之仇,差点射死自己的主人,有所忌恨或有所报复。反而,真诚地、发自内心地推荐自己的朋友出任比自己更高的职位。他当时和齐桓公说,我们把管仲活着押回来的意思就是说我们齐国一定要任用他。齐桓公说,从管仲以前的情况来看,也没有什么很成功的经历。做的所有事,基本上都是失败的记录,但你凭什么说他比你还要好,比你还要能干呢?

鲍叔牙说,我这个朋友呢,是大才。国君,如果你只想齐国保持一个中等水平,维持齐国不要乱,安安静静做个守城的国君,那么任用我和其他的一些元老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让齐国成就一番事业,富国强兵,成就一番霸业,出类拔萃的把齐国打造成一个和周围国家不同的强国的话,非用管仲不可。史书上记载,他也是说了5点,都说他不如管仲。齐桓公当时认为,从小就和鲍叔牙一起长大的。鲍叔牙是他老师,很尊重鲍叔牙。他说,你现在看管仲做个罪人来到齐国,他一无所有。他所有的经历几乎全都是失败的经历。他的历史、他的现状全都是失败的。他只有一个优势,就是曾经有过鲍叔牙这个朋友。但这个朋友他还曾屡次伤害他,但他说的都是真话。鲍叔牙能够在给齐恒公推荐管仲的时候不遗余力。怎么样能说服齐恒公呢,鲍叔牙为了进一步能争取齐恒公说服齐桓公,扭转对自己朋友管仲的不利影响,他从五个方面列举管仲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这五个方面有五个不足。他说作为一个治国者,在宽惠爱民,就是热爱人民这方面。管仲出自基层,人间的疾苦了解得很清楚。在宽惠爱民方面,我不如他;在治国不失权柄,善于运用权力治理国家,这一点我也不如他;在忠信以结交好诸侯方面我不如他。忠信就是指对国家对朋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搞外交讲究诚信,交好诸侯这方面,我也不如他。管仲在外交方面守信用,重承诺,这方面我也不如他;另外在制订礼仪,示范于四方这方面我也不如他;最后一点是在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地投入战斗,在军事方面我也不如他。他跟齐桓公把这个朋友什么话都说了。他说管仲就好比老百姓、人民的父母一样。他非常了解人民的情况,这当然是在封建时代的情况。他就说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你要想治理好人民,治理好儿子,就不可能不用他们的父母。说到这种地步了。有意思的是鲜明的对照。鲍叔牙曾经讲过和管仲五不如你,其中有一个说过他军事很厉害,他可以披甲击鼓,就是披着军事的铠甲,亲自击鼓进军,立于军队的战阵之前,使所有士兵勇气倍增投入战斗。这点很可笑,就是平时鲍叔牙可能了解到的是他三战三走。管仲在作战中都是逃跑的经历,冲锋在后撤退在前。但是在这时候鲍叔牙透过现象看到管仲的本质,鲍叔牙看到的管仲是一旦委以大任他就可以披甲击鼓立于军门,鼓舞百姓。

这一点非常难得。因为作为一个朋友,在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时推荐一个曾经给自己辅佐的人带来过致命伤害的、又处于劣势、是阶下囚的朋友,他能平地把这样一个朋友推起到不是说和自己平起平坐,而是比自己更高的位置,像这种确实是千古佳话。所以这样一晃嘛,管仲可以说是从齐桓公一箭之仇的仇人变为了相当于宰相这样的一个高官。对鲍叔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仇人,因为他差点射死鲍叔牙辅佐的主人,但是他们两人最后都很顺利地使他成为一个囚车里押解回来的人才、从阶下囚一跃变为座上客。

现在关于管鲍之交、对于管仲的记录、在现在我们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热点再度兴起了,在《论语》、还有其他史书里,古代历史典籍里,《论语》啊,《吕氏春秋》啊,《左传》、《国语》等等,都有关于管仲的记载。那么论语里曾经多次记载到孔子的弟子,孔子的学生问孔子。其中就有一段也涉及到鲍叔牙,那么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各个国家历史上有哪些大臣比较能干,比较值得推崇,孔子就说齐国有鲍叔牙,齐有鲍叔牙,郑有子皮。那子贡就再一次问孔子说,然则荐贤,贤于贤?他说举荐贤人的人是不是比贤人更值得称道,孔子说,知贤,智也。就是了解贤士是有智慧的;推贤,就是推举贤人,仁也,很有仁义;引贤,义也,很讲义气。有此三者,又何加焉。就是孔子推许鲍叔牙是非常高的。司马迁也在史记里《管晏列传》里,他是把管子管仲和晏子放在一起合传的。他就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他就是说呢,天下比起管仲的贤德来说,鲍叔牙的知人,荐举人才更值得推崇。


(有声音的世界我不孤独,有文字的时候我很满足。蓝天碧海,一本有声的书,远方的风景,听得见)


吴浩:我们在搞旅游的时候推荐我们安徽的淮北。我记得有一次在网上搜索、来找一些历史的书,仅仅从网上我搜索了一次就搜索了二十多页纸的资料。我曾经对颍上的旅游局长说,你们看看你,我搜集安徽所有人的历史资料,管仲的是最精彩的,二十多页纸啊,可是你们颍上目前对管仲宣传的还不够。颍上今天作为管仲的故乡已经是安徽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最好的一个县。它有农民造的世界公园,它的生态园动物园都非常漂亮,但相比这些在近年来开发出来的这种人造景观,真正的历史古迹,就是管鲍祠它静静地卧在颍上的闹市里,非常地寂寞,去的客人很少,知道的人也很少。我去过以后很有感慨,他的墓上面,小小的一个坟墓,上面芳草萋萋,很有味道。所以这个管鲍之交一直是中华美德,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流传下来的故事,一直延续到今天,直到今天对我们仍然有很多的教育借鉴的意义。


(安徽经济广播提供录音)



返回顶部